我的扶贫故事 我的脱贫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梅世朝:扶贫无小事 事事见“真情”

来源:黔南工会 作者:程瑞林 日期:2021-01-14

  我叫梅世朝,是黔南州长顺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也是长顺县白云山镇猛秋村攻坚队队长。

3.jpg

  2020年4月,我这个队长还没上任,白云山镇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就来了个“下马威”:猛秋村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队员缺乏凝聚力,没有工作热情;二是攻坚队缺资金,不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开始我还将信将疑,实际走访了解后,我发现指挥长说得一点没错:贫困户不认识包保干部、有事不知道该找谁、“两不愁、三保障”补短板缺资金13万元……

  都说“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我第一个解决的问题,就是先把21名队员的心聚到一起。

  说干就干,到任第二周,我就张罗大家聚会。原本说好不谈工作,可吃着吃着,队员们还是把话题扯到了工作上。

  “其实大家也不是不想好好干工作,只是攻坚队没有经费,不能帮群众办实事,群众不喜欢我们,我们干起来也不得劲儿。”一位队员开门见山,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队里没有钱,我来想办法,你们只需要干好自己的工作。群众有困难,你们要第一时间到位,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到队里,大家一起想办法。”我当场表态。

4.jpg

  随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反映情况。一顿饭功夫,就把攻坚队存在的问题摸清了。

  队里的事搞清了,村里的事情也不能耽搁。我吃住在村里,平均每周要下组4次,半个月就跑遍猛秋村21个村民组157户贫困户和18户边缘户。

  “两不愁、三保障”资金短缺的难题,我想办法从紧张的工会经费中挤出8万,又从有关部门“化缘”5万,问题迎刃而解。

  工作中,但凡遇到问题,我都摆到台面上,让大家一起想办法、找对策,调动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看到大家一筹莫展时,我安抚大家,“我来想办法。”

  尽管问题一个个解决,可群众仍不满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群众遇到困难找不到包保干部,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于是,我把我和副队长、帮扶干部、村干部的照片、名字、联系电话全部印在“联亲牌”上,张贴到全村608户2590多名群众的家门口。

  自此之后,攻坚队开启了24小时“备战”模式,只要群众有事找上门,无论白天黑夜,攻坚队第一时间去处理解决。

  凌晨2点,董简组组长打电话给我反馈,其他的组都有活动广场,他们组没有。

  天一亮,我就带着村支书到董简组了解核实情况。随后,我负责协调30吨水泥,村支书负责寻找100方沙子,帮助董简组建成活动广场。

  “大事”要办,“小事”不拖。一天夜里,牛滚塘组贫困户陈炳生给我打来电话,反映他家没有灶台,让我去家头看看。

5.jpg

  第二天,我带着村支书去家访,发现陈炳生家已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了,只是没有一个规范的灶台。

  我立马与残联沟通,协调1.4万元资金,帮助陈炳生和其余3户贫困户完善灶台改造,还新添了厨具。

  从思京村到上洪村,再到猛秋村,我已经在扶贫一线干了3年有余,累计争取和协调扶贫资金300多万元。

  尽管协调的过程并不容易,但看到群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值啦。

  三年扶贫路,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村民从找不到包保干部,到遇事就找攻坚队的这种转变,其实背后是群众对我们的肯定和信任。

  村民对攻坚队的信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靠我们从做好群众身边一件件小事累计起来的。

  干坝组杨某光和妻子吵架,给攻坚队打电话;冗翠二组罗某美半夜肚子疼了,给攻坚队打电话……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

版权所有:黔南州总工会

技术支持:黔南热线

备案号:黔ICP备17003692号

地址:都匀市匀东镇怀昌路1号

黔南州服务职工中心 邮编:558000

贵公网安备 522701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