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要闻

弘扬“匠”的精神,发挥“联”的作用,激发“创”的活力——看黔南如何通过染织绣工匠创新联盟盘活一个传统产业

来源:黔南日报社融媒体采访中心 作者:记者 刘雪红 日期:2023-09-20

  8月25日,第31届广州博览会期间,黔南好物·大湾区展示中心在广州市海珠区和丰大厦正式开馆。100余家黔南企业展出的300余件黔南好物产品展示销售。其中,由黔南染织绣企业选送的一抹“靛蓝”,成为展示中心最亮眼的颜色。通过这个平台,传统技艺与时尚元素碰撞出的黔南染织绣创意产品,跨越千山万水直奔大湾区,让湾区群众近距离感受到了黔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1.jpg

黔南民族服饰大赛 冯小东 摄

  如今,脱掉“土”味的黔南染织绣产品,将传统技艺、原料与时尚元素相融合,在设计上讲究去繁就简、色彩拼配,坚定地走上了时尚路线,通过线上线下平台销往各大城市,成为当季流行的时尚潮品。

  黔南染织绣产品的时尚“变身”,要从“黔南染织绣产业工匠创新联盟”的成立说起。

2.jpg

荔波小七孔景区匠心黔艺馆代销联盟成员的文创产品 徐朦 摄

  2022年,黔南州总工会针对黔南州染织绣产业发展存在的生产规模小、经营理念落后、研发创意欠缺、从业职工综合能力弱等短板问题,指导相关企业(个体户)成立“黔南州染织绣产业工匠创新联盟”,搭建起产研学抱团发展新平台,助力黔南染织绣产业高质量发展。

  联盟成立后,在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成效,从业人员技能技艺得到大幅提升,行业企业实现抱团发展。目前,该联盟共有37个成员单位,培训产业工人2000余人(次),培养匠人100名,为35名染织绣非遗大师和工匠人才建立名录档案,行业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创意产品登上时尚大舞台。

  高起点搭建创新联盟平台

  为帮助黔南州染织绣行业企业度过疫情难关,2021年11月,黔南州总工会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全州染织绣行业企业负责人、工匠人才召开座谈会,倾听企业呼声,了解企业诉求,针对存在的分散经营、个体生产、难以跻身市场的痛点难点问题,在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为企业出谋划策。在这次会上,搭成了成立黔南州染织绣产业工匠创新联盟的意向。

3.jpg

福泉仙桥苗族群众绘制蜡染图案 徐朦 摄

  2022年6月,黔南州染织绣产业工匠创新联盟正式成立。以贵州唐人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联合行业学会(协会)、州内相关企业、个人、职业院校(学校)、科研院所等,自愿组成利益共同体,搭建起跨行业、跨区域、跨企业的产研学一体化发展联盟创新平台,开展技术创新、技能传承、交流合作、市场拓展等活动,合力打造“匠心黔艺”染织绣联盟特色公共品牌,推动黔南非遗文化多元化、一体化发展。

  2022年11月,联盟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明确了“平等、合作、诚信、创新、共赢”的根本宗旨,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义务等,建立联系、沟通、合作、共赢的纽带,制定年度会议、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协作互助等制度,确定研讨创新方向、交流创新成果、培养优秀团队等任务,形成推动联盟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

4.jpg

蜡染包 徐朦 摄

  黔南州总工会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与广州市总工会携手实施“新市民·追梦桥”系列技能提升暨技能竞赛、黔南州染织绣非遗出山入湾展示宣传项目。通过开展培训、产品研发、技能大赛、直播带货、产品销售、产品展示、技艺交流等活动,全州染织绣行业企业产品研发设计、技能技艺、经营销售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加深了黔粤非遗文化交流,推动两地非遗文化成果实现共济共享。

  高质量运行创新联盟组织

  联盟建立起的交流互动机制、学习培训机制和成果共享机制,成为黔南传统染织绣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举办专家技术讲座、现场观摩、技术讲堂、技术研讨、创新成果评优、成果转化鉴赏、技能技艺比赛等,总结经验做法,查找分析不足,研究改进措施,推动联盟成员单位互学互鉴、互帮互助。

5.jpg

黔南绣娘倾听广绣大师授课

  聚焦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开办专题培训班,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机制,让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传统绣娘”变身为抱团取暖、联合作战的“技能黔匠”;通过“以赛促学,传帮带教”的形式,培养优秀刺绣工匠;通过开设“黔南非遗叙事与文创研发”“文旅融合式产业发展政策要点与实例解析”“市场导向与传统手工艺的创新性发展”“讲好产品故事的营销策略”等课程,用身边的好案例激发企业、工匠、手工艺传承人、技能人才,引导他们创新产品设计理念,挖掘传统织绣图案、纹样、素材,增加产品设计创意,丰富产品文化内涵;以“新媒体传播手段助力传统手工艺发展”为主题,设置“直播间搭建”“抖音带货流程”“直播运营”“直播带货实践”“短视频制作”等操作性强的课程,重点培育和提升中青年从业人员的直播带货、市场推介、网络营销能力。

6.jpg

技艺传承 徐朦 摄

  联盟各成员单位打破壁垒,强强联手,探索出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包括设计研发、原材料半成品采购、产品代销等,实现成果共享和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互补。目前,贵州唐人坊公司与三都凤之羽公司达成设计研发和半成品采购合作,与津致雅阁(个体户)达成产品销售合作,与荔波瑶山写生部落达成原料采购合作,与三都贵州亘蓝母图民族布艺蜡染开发有限公司达成来料加工合作。荔波金鑫公司在小七孔景区东门游客接待中心建成“匠心黔艺”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体验馆,优先为联盟成员单位代销各类产品。

7.jpg

让人心动的“靛蓝” 徐朦 摄

  成功注册“匠心黔艺”商标,所有联盟成员单位生产制作的并经过联盟备案的产品作品,均可使用该品牌,合力打造“匠心黔艺”染织绣联盟特色公共品牌,让原来手工作坊的“三无”产品蜕变为有品牌、有售后、有保障的正规品牌商品。

  高标准凸显创新联盟成效

  技能技艺的提升,让“传统绣娘”变身“技能黔匠”,“传统工艺”变身“时尚潮品”,“指尖技艺”变身“指尖经济”,在“匠心黔艺”这个舞台上,黔南绣娘大放异彩。

  三都凤之羽民族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34岁的绣娘杨妹,在联盟这个大家庭的帮助下,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杨妹曾经是一个连汉话都讲不全的水家绣娘,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她,虽然针法好,但是绣片土味浓。在经过几次培训和外出交流学习后,技能技艺突飞猛进,逆袭成为公司的骨干绣匠,拥有自己的工匠工作室。她设计的马尾绣片,融入了时尚元素,加入了平绣、锁绣、辫绣、钉线绣等混绣针法,构图讲究,针脚疏密有致。她曾组织三都绣娘完成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夫人定制礼服的马尾绣片订单。还经常为旅游团队讲解马尾绣技艺技巧,教水语,唱水歌,落落大方,谈吐不俗,自信自强。

8.jpg

三都绣娘杨妹在“巧工绣青山”活动上向广州市民介绍马尾绣

  为了让“传统工艺”变身为好看、实用、有故事的“时尚潮品”,黔粤两地建立起非遗大师共同开发非遗文创产品的模式,为黔南非遗产业链延伸提供了新路径。广绣非遗传承人唐晓玲到平塘县克度镇建立非遗帮扶车间,在黔绣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生产、培训、宣传、展示等方面,大力推动广绣苗绣融合发展,形成了最炫的民族文化“双面绣”;荔湾区组织广州非遗大师到黔南采风,结合黔南非遗资源和广州文化元素,设计文创产品。其中,用惠水“枫香染”设计制作的“粤贵虎”大受欢迎;荔湾区向黔南染织绣企业“送设计”“送订单”“送流量”,为非遗项目提供更多展示、销售场所,助力黔南染织绣非遗产品出山入湾。

9.jpg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出品的蜡染文创产品亮相深圳文博会 徐朦 摄

  位于荔波瑶山古寨景区的瑶山写生部落,在加入联盟后,通过收购土布、提供工作岗位,带领当地群众致富。公司总经理黎宪锋介绍,一件时尚男装在景区售价800多元,其中,有200多元装进了当地群众的口袋。目前,公司有织布工200多人,裁剪印染工5个,绣工50多个,开发产品20多个。

  今年3月,广州市总工会与黔南州总工会携手,在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举办“巧工绣青山——广黔刺绣技能提升技艺交流营暨染织绣产品展示展销活动”。身着黔南民族服饰和广州传统特色褂裙的走秀模特,登上广州最繁华的集市,赢得广州市民的连连喝彩,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东西部文化的交融得到淋漓体现。深藏在贵州深山里的手工艺品大放光彩,当天实现近10万元的销售业绩,现场签订了枫香染、手工定制服饰、虎头鞋等5笔订单,金额逾50万元,搭成意向性合作企业数十家。多形式的对话交流,激发了广绣黔绣在技艺传承、文化内涵挖掘、产品研发创新、产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深度碰撞,让“指尖技艺”变身“指尖经济”。

10.jpg

身着黔南民族服饰的走秀模特登上广州最繁华的集市

  此外,联盟探索多渠道展销路径,开设“匠心黔艺”网上微店,将联盟成员单位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上架销售,拓展销路。争取广州市协作办支持,在广州市荔湾区建立贵州非遗专题岛,为联盟成员单位搭建产品“出山入湾”大通道。

  黔南州总工会表示,将加大对联盟内部成员单位引导,强化联盟职能作用发挥,增进成员单位之间信任与合作,促进形成更加多样、更大规模、更为广泛、更有深度的合作,培育和选树更多优秀工匠参与省级、国家级工匠人才评选,为黔南染织绣产业发展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黔南州总工会提供)

  

版权所有:黔南州总工会

技术支持:黔南热线

备案号:黔ICP备17003692号

地址:都匀市匀东镇怀昌路1号

黔南州服务职工中心 邮编:558000

贵公网安备 52270102000217号